七八十位老人齐上“防骗课”


 

    “一个银行卡信息被盗的短信,就让毕生积蓄30万元被骗走了。这条短信说,老人的信用信息被盗,要老人把所有的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以提供给公安机关侦查。老人信以为真,将30万元转到了骗子的账户中,发现被骗后老人一股火上来去世了。”秀月街派出所民警李青山一段开场白说完,顿时引起了台下老年人的一阵议论。   



    “哎,实在太可惜了,30万元啊。这也难怪,有些事老年人碰也没碰到过,难免上当。 ”  



    “现在骗术五花八门,真是防不胜防啊! ”  



    “所以,对于要求你们‘账户转移’的短信、电话,你们可得提高警惕。 ”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一边打开制作的课件,一边给老人发放防骗的小册子。 “如果你们碰到陌生来电,说你们某个亲人出车祸住院了,或者自称是电信电话,说你欠费了,要你们立即汇款到某个账户上,可得小心了,这也许是一场骗局。 ”李警官一个个地揭秘着当前社会上常见的一些骗术。  

 
    
    “老人们都有点私房钱,但警惕性比较差,容易落入骗局。”李警官列举了老人们比较容易上当的几种骗局,有药品推销、电话诈骗……   



    70多岁的王阿姨就是一个受害者。她告诉记者,一位“白狐老头”告诉她在外地的女儿即将有难,需要拿钱作法消灾。结果,当王阿姨将17万元的积蓄拿出时,钱却被“白狐老头”卷走,再也没露面。   



    “别管他如何花言巧语,只要他提到钱这个关键问题,你就得长个心眼,绝对不要随便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更不要稀里糊涂地去汇钱。如果实在不放心,你可以先来咨询社区居委会或民警。”   



    李警官向老人们讲起近期破获的诈骗案。   



    “这样的课应该多讲讲,有收获。”老人们听完课一边往外走,一边满意地对社区干部说。老人们都认为,社区请警方给老年居民揭秘各种骗术内幕,讲解防骗知识,以提高居民的警觉性,防止“中招”,这样的提醒服务很有必要。 王婷 记者张璐文/图 实习生赵洋

 

防范招数   



    1.莫贪小便宜,拒绝“小恩惠”,防止因小失大。   



    2.不要轻易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   



    3.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名目的投资,防止上当。 

  

    4.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公司的宣传和表面“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5.老年人要多与子女沟通,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当碰到有人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你推销某产品时,青年人一般警惕性较强,对社会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强,能够辨别真伪。  


相关链接   



     “骗老族”的花招手段   


     1.调理品推销   



    一些不法经销商把调理食品、诊治器械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宣传,通过免费试用、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手段,让老人屡屡中招。   



     2.购买假古董   



    骗子街边兜售古董,自称是盗挖文物,低价处理,见老人有兴趣,便称已被人预订,趁机抬价。   



     3.鼓动投资   



    扮正规投资公司,虚构“投资项目”,提供免费午餐,请“专业分析师”分析投资背景、利润前景,允诺高额利息或定期分红,诱老人投资。   



     4.用迷信行骗   



    骗子假扮“算命大仙”,骗吓老人家里的老伴、儿女会有血光之灾,为避免劫难只有出高价钱购买他们的“护身符”。   



     5.伪装行骗   



    假扮暖气工、街道办主任、电信收费员等入室,实施盗窃、敲诈、抢劫。或在电话里谎称自己是老人子女的朋友同事,称老人子女遭遇事故,急需汇钱。   



     6.故意撞人   



    骗子通常一人假装揣包急行,故意与老人相撞,包便顺势掉落,声称包内贵重物品损坏,另一骗子上前缠住老人,同时恐吓勒索老人。   



    7.调包计   



    骗子们上演“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欲与老人共享,趁机以老人身上值钱的饰品或钱进行交换。   

    
    
    [编辑: 栾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