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养生之本顺则刚


  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首先要全身心放松,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进而加深修炼,杂念全无,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那时候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耳朵的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当修炼进入高深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渐入混沌之境,神气合一,心中寂然。此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这就是虚,就是心斋。(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似乎恍然,于是依法修炼。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再来拜见孔子说:“我进步了。”孔子说:“是怎样的进步你说说看。”颜回说:“我消除了杂念静了下来,忘掉了情感,不再容易激动,心境很平静了。”孔子说:“很好,但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又来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样的进步你说来我听。”颜回说:“我现在心如止水,完全忘记了一切繁文缛节和俗事杂务,不再受外界的嘈杂之声干扰了,已到了清静无为、心息相依的地步。”孔子说:“很好,但还不够,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又过了一段时日,颜回又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说:“怎样的进步,你仔细说说看。”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惊奇地坐起来问道:“什么叫坐忘?”颜回说:“我已达到了神气浑然,天人合一的地步,既没有肢体存在的感觉,又感觉不到听觉和视觉的作用。却又是那么明亮,那么离奇而又真实,好像又一个我离开了身体,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虚空之中,没有阻碍,空即是我,我即是空,这就是坐忘。”孔子说:“你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没有自己的感觉。你没有拘泥于前人的经验,顺应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发展规律,所以成了一代贤人,连我都愿意随在你后边认真学习。”(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呼!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大宗师》)

  儒家不但注重实体修炼,更重修心,认为“只有意念诚实,才能够心地纯洁而端正,只有端正了心态才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学·经文章》)所以修身不仅在于形体修炼,更要提高心理素质,端正心态,不论干什么事都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譬如修行,如果心有愤怒则不能修炼,是因为气机乱窜,血不归经,否则会经脉散乱,岔气走火;心有恐惧也不能修炼,是因为胆气不正,血衰气微,否则会胡思乱想,神不守舍;心有逸乐也不能修炼,是因为心盛血旺,精神亢奋,否则会白费精神,劳而无功;心有忧患也不能修炼,是因为心郁神昏,精神不振,否则会心烦意乱,枯坐无益。(“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释“正心修身”章》)

  另外,养生也要通晓阴阳,明察四时之变化。大自然造化了阴阳、寒暑、燥湿和四季的交替变化,世间万物都有其循行的自然发展规律,既有有利于它们的地方,也有有害于它们的地方。古人通过长期认真的观察,明察阴阳之变化,辨别万物之利害。所以能够协调化解其矛盾,使之转化为对人类生命有利的方面,才能够使人精神与形体不受外界侵扰。身体健康了才能够长寿,而长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短寿的延长,而是我们顺乎自然,从不做有损身体健康的事,所以才能够尽其天年。要享受天年,就必须随时消除有害的东西。而有害的因素除了自然灾害,还有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与养生有关的、应密切注意的方面,如饮食,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不合理的味道,都会对身体不利而影响健康;另外,精神上的变化也会对身体不利,如太高兴、太愤怒、太忧愁、太恐惧、太悲哀这五种不良情绪,都会对人的心神和五脏六腑造成损害。

  气候和温度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如太冷、太热、太燥、太湿、大风、大雨、大雾,这七种自然现象都会使人精神波动,对生命有害。所以那些精于养生的人都知道什么是修身养性、安身立命之本,如果通达了这个道理,那么疾病就不会乘虚而入了。(“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吕氏春秋·尽数》)

  所以养生不但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还要适时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论干什么事,要先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吸收新鲜空气,呼出陈浊之气,这样肌肤的纹理就会畅通细腻。精气天天更新充盈,邪气自会除去,这样就会健康地尽享天年,这种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得到真传的人。(“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吕氏春秋·先己》)

  还有,修行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幽静隐蔽的场所,尽量避免外界干扰。首先自身一定要做到清静无欲,隔绝女色、声乐。食物要清淡,不要放纵自己,追求五味甘美。无嗜欲之心,心定气闲,不理世俗杂务,不自寻烦恼。这样才能静下心来虔诚修炼,静候丹田中微弱和柔的阴气,形成升腾,而最终阴阳融合修成大道。(“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吕氏春秋·仲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