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筒木板厚度以及外型曲线变化对二胡音色的影响有多大?


    二胡音质音色的好差重要的区别在于制造二胡采用的蟒皮和琴筒的木材等次和加工水平,为什么外型尺寸一样的二胡音色有这么大的差异,除了大家知道的蟒皮等次和处理工艺水平是重要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对二胡音色音质产生影响。
 
    我们的共识是一定等次的蟒皮、木材,其二胡质量品质的高低在于各组合是否合理。在我看来,优秀的二胡制造,琴筒的木板厚度和外在曲线应根据蟒皮、木材密度的要求来确定。
 
    我们知道市场上大多数二胡是按照统一标准生产二胡的,过去部颁标准琴筒长13厘米,前外口对边直径8.9厘米(壁厚0.35厘米),后外口对边直径8.2厘米(壁厚0.55厘米),因为琴筒过大了发音较散,过小了低音欠厚,外型曲线也基本统一。这是二胡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大致确定一个尺寸范围应该没有错。但是,我们从实践中了解到,琴筒木材厚度和外在曲线对二胡音色音质也有较大影响的,过厚和过簿的琴筒木板对二胡音质音色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要问,不同密度质量的木材采用同一尺寸厚度生产是否就十分科学?组合是否合理?
 
    目前对琴筒木板厚度和外型曲线要求,论坛中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胡友几乎没有人提及,是否是厂家秘而不宣的机密不得而知?琴筒木板厚度以及外型曲线变化对二胡音色的影响有多大?
 
适度改良是可以的,最好在外型上少改。现在胡琴类别很多,大胡、中胡、二胡、二泉胡、板胡、京胡、坠胡........   。仅就二胡来说,形态也有八角、六角、扁圆、前方后圆、异型改良胡...不下7、8种吧。至于音质方面上哪种样式最好各有说法。还有制作者真正依据科学改善音质的科学性改良所下工夫不大,但在轻浮装饰上良苦用心不少,本是修长项顶很是协调美的二胡,换上了各类龙风大头顶,在我看来,从美学角度上很不协调,本人曾在一帖子里形容:本是修长婀娜的少女身材,却硬长了一个不协调的大头!而且严格科学分析一下,这样是否影响共振?还有把中国传统图腾的龙头注册为专利的!嘿嘿,2008奥运吉祥物已经诞生,是否那位头脑发达的,效益开发意识强的大师要灵机一动,制造出福娃系列装饰的二胡?哈哈,当然别忘了也注册好专利呀,也别忘了我提醒的功劳!
再有,作为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代表性乐器---二胡,应体现严肃乐器的相对严肃性、相对稳定的形态,形成系列化的乐器规则、文化,较为固定、科学的演奏技术......这些目前看仍然做的不够。这一点与西方的小提琴比,做的很是不够。二胡最早诞生于宋朝,历史不比小提琴短[这点我不敢肯定--外行哈],但小提琴早已形成定性的艺术形态了,无论外型还是技术。二胡还要改良也是必要的,但应是少在形态上做文章,多在规范科学上作研究,尽早让它稳定下来,别在频繁变脸了!其实就是从改良内在音质效果目的出发的很多外在的改良,在原有形态下也不是做不好,比如,在材质上就能做很多科学的研究改良....这要比盲目的所谓创新式样要好的多!因为迄今为止,这么多式样的二胡,并没有找到一种公认的最科学、最合理、可替代他类的式样。共存而已,乱而已,不严肃而已。有哪位真有了科学性的里程碑似的创新,那谁不兴奋?
 
      小提琴现在仍是沿用几百年传统的样式,尽管西方文明有了那样大的发展。要是放到国人手里那该怎样改良呀?那又会成什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