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琴童


      如今,学习二胡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七、八岁,甚至五、六岁就开始练琴了。我们把练琴的少年儿童一族,称为琴童。走上街头,时常可见年轻的妈妈,脸上挂着期望,牵着孩子的手,背着二胡琴盒、带着乐谱夹,陪同孩子上课练琴。现在,家庭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增加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鳯心切,为让子女踏入艺术之门,不惜代价地创造着优越条件。因此,琴童们是幸运的。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有的是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让子女来完成;有的是为孩子编织一个艺术家的梦,让孩子去实现;也有的家长,只是想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增加艺术修养,没有过高的苛求。去年的一天,我在街头的凉亭里拉琴,走过来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对我说,她有一个初中女同学,同学的父亲找老师让她学二胡。这位父亲十分严厉,不愿学就打,打的可狠啦。现在已考十级。真可谓‘棍棒之下出人才’,这种情况不会太多。倒是对小孩哄着学、哄着练的比较普遍。
 
琴童的状况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自己有兴趣,在名师指点下,进步很快。再加上自己的天赋,勤学苦练,少年成名。当年的于红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已成为现在琴童的偶像。当然,有兴趣而无天赋的琴童,也不在少数;有的琴童,出身于二胡世家,从小耳熏目染,培育了二胡的艺术细胞,传承了父辈的音乐生涯,走上了成名之路。其中的代表,如宋飞、赵元春等。现在这类琴童也为数不少;还有不少琴童,对二胡没有兴趣,是在被逼、被哄之下才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极有天赋的可造之才。
 
琴童现象,对二胡事业的发展是件好事。说明二胡艺术已被社会所重视。琴童是二胡事业的继承人,是二胡艺术的未来。琴童多了,二胡事业就会后继有人。二胡的普及率越高,二胡文化的根基就越坚实。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
 
在当前二胡热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二胡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艺术,琴童的成长过程也很漫长。家长们对琴童的期望值都很高。琴童的成功之路就很艰苦,成才之路也很艰辛,成名之路则更为艰难。今后竞争会很激烈,代价将会很大。琴童越多,台阶越高。成才者有多少?成名者又有几何?琴童的压力又会有多大?对此,家长和孩子们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制定切实的奋斗目标,才是上策。
 
梦总是美好的。在实现梦想的路程中,布满了崎岖与坎坷,会遇到艰辛与痛苦。只有矢志不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抵达梦想的境地。而弘扬民族音乐,发展二胡艺术,才是梦的真谛。
让我们为幸运的二胡琴童们真诚的祝福吧!